让孩童更有教养有什么办法?

发布时间:2021-04-11 00:10:06

非合作机构

许多认真的父母,会把书籍中、或网路上寻找到的幼童发展时程到背如流,就是担心自己一不注意就忽略了孩子各个关键发展期,或者疏忽发现任何发展迟缓的迹象。然而,由于对孩子能「符合理论」的殷殷期盼,我们有时反而忽略了**基本的田野观察。例如,当孩子三岁、也未表现出发展迟缓的迹象时,我们可能就认为他们的不听话,是一种「故意」,却忽略了其实是自己的用字遣词已让孩子困惑。

每个孩子的短期记忆、长期记忆、注意力、转移注意的能力…皆不相同,当这些认知发展再与当下的环境与孩子的个性交错在一起时,每个孩子的教养方式真是**!也许我们的孩子已经五岁,但仍适用三岁孩子的沟通语调;上小学了,却仍需要更多的肢体引导才能了解成人话语的意思…这些行为表现可能让我们气馁、甚至对于自己教养的能力感到灰心,但当我们使用愈靠近孩子真正能力的方法来引导他们,同时移除那些不当的行为标签时(不成熟、过动、不专心、故意),孩子就有更高的机会体验到社交与情绪奖励!

意即,当他们不再聚焦于满足照顾者的期待,而是在适合自己的方式引导下,他们表现合乎大众利益的机率也将大大提高,他人也会对他们的「合作」报以肯定。这种自然肯定所激发的成就感,对孩子影响**是正面且持续的!

孩童具备同理与仁慈,但需要学习表达

成人们(尤其不常与类似孩子互动)容易以为较常出现攻击行为的孩子缺乏同理心、甚至不懂得何谓仁慈。其实这两者是人的天性,但有些孩子可能因为下列因素而不擅长表达自己对他人的关心:环境威胁等因素而忙于保护自己;较弱的冲动控制让他们无法马上转换情绪(看到玩具被拿走,直接冲过去抢而非寻求大人的协助);对于社交暗示的理解较慢(大人已经义正严词警告时仍不知克制),缺乏察言观色的能力。

这些孩子需要更多时间、更多机会来尝试表达对他人的同理,照顾者需要更仔细地观察,当孩子出现简单的正向行为(例如帮别人捡东西),就可以鼓励他们愿意帮助他人的心意,也可引导孩子去注意帮助别人时,别人表现出的感激之情。而当孩子表现出对于其他孩子可能是微不足道的行为时(分享玩具),即使只有短短一分钟,也可以适时地让他们知道自己是做得到的。

自私通常是这些孩子会被贴上的标签之一,而这个标签的来源是父母的焦虑与内疚;焦虑与内疚容易透过处罚与威胁孩子来掩饰,但实际上消极的管教在研究上已证明无助于发展人类的同理与仁慈。

面对攻击性行为频繁的孩子时,压力骤升是很难避免的;且照顾者的压力很自然地会影响孩子,成为他们攻击行为的「助燃剂」。就在如此一来一往的恶性循环中,亲子关系也渐渐磨损、破裂。

让孩童更有教养有什么办法?

大家正在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