慢性闭角青光眼选激光还是手术?从原理/适应症/改善特色/成效展现分析!
发布时间:2025-03-05 19:26:37
发布时间:2025-03-05 19:26:37
慢性闭角型青光眼(ChronicAngle-ClosureGlaucoma,CACG)是一种常见的青光眼类型,其特点是房角逐渐关闭,导致眼压升高,进而损害视神经。治疗CACG的主要目标是降低眼压,保护视功能。目前,激光治疗和手术是两种主要的治疗方式。本文将从原理、适应症、改善特色及成效等方面,完善分析激光与手术在CACG治疗中的优劣。
激光治疗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发挥作用:
•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(LPI):在虹膜上打孔,解除瞳孔阻滞,重回房水流通。
•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(SLT):通过激光作用于小梁网,改善房水流出功能,降低眼压。
•氩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(ALPI):通过激光照射使虹膜收缩,扩大房角入口,阻止前房角关闭。
激光治疗适用于以下情况:
•早期CACG:房角粘连较少,眼压可控的患者。
•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缓解期:房角部分开放,眼压稳定的患者。
•高风险患者:如双眼解剖结构显示窄房角的患者。
手术治疗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发挥作用:
•小梁切除术:建立新的房水引流通道,降低眼压。
•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:通过植入引流装置,将房水引流到眼外。
•小创口青光眼手术(MIGS):如“小青白”手术,通过房角分离和切开,重回房水流通。
手术治疗适用于以下情况:
•中晚期CACG:房角广泛粘连,眼压难以控制的患者。
•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:眼压持续升高,视功能损害严峻的患者。
•合并白内障的患者:如“小青白”手术,可同时解决白内障和青光眼问题。
•小创口:激光治疗无需切开眼球,创伤小,改善比较快。
•安心性高:并发症较少,适合早期患者。
•可重复性:若结果不佳,可重复治疗或转为手术。
•长效性:手术可建立长久性引流通道,长期控制眼压。
•适用范围广:适用于中晚期患者,尤其是药物治疗无效者。
•联合治疗:如“小青白”手术,可同时解决白内障和青光眼问题。
•早期CACG:激光治疗可有效控制眼压,延缓病情进展。
•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缓解期:激光治疗可预防急性发作,保护视功能。
•局限性:对于房角广泛粘连的患者,激光治疗结果有限,可能需要转为手术。
•中晚期CACG:手术可显著降低眼压,保护视功能。
•长期结果:如“小青白”手术,6个月完全成功概率达80%,条件成功概率达94%。
•并发症:手术并发症较多,如浅前房、滤过泡渗漏等,需精心护理。
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。激光治疗适用于早期患者,具有小创口、安心、可重复的优点;而手术治疗则适用于中晚期患者,尤其是药物治疗无效者,具有长效、适用范围广的优势。对于合并白内障的患者,“小青白”手术是一种理想的联合治疗方式。无论选择哪种治疗方式,患者都应在特色医生的指导下,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,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,以保护视力,延缓病情进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