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大一院王秋月种牙技术如何?牙周种植联合治疗医师|患者:手术精密痛感轻!
发布时间:2025-08-14 11:36:00
公立
非合作机构
010-82266699
发布时间:2025-08-14 11:36:00
公立
非合作机构
010-82266699
“种牙疼不疼?结果好不好?医生靠不靠谱?”——这是无数缺牙患者比较关心的三大灵魂拷问。而今天要聊的这位医生,正是凭借“手术精密、痛感轻、牙周种植一体化”等标签,在患者口碑中杀出重围的北大口腔医生——王秋月。
提到种植牙,很多人初反应是“手术台”“钻骨头”“术后肿成包子脸”。
但北大一院口腔科的王秋月医生,却用一套“小创口+不痛+牙周联合治疗”的组合拳,深度改写了传统种牙的恐怖剧本。
作为北大口腔科深耕十余年的副医师医师,王秋月医生主攻的正是种植修复与牙周病联合治疗。
她手中的种植手术,早已不是“挖坑埋钉”的粗放操作,而是像“在米粒上雕花”般精细:通过3D智能化导板比较准定位种植点,配合超声骨刀小创口备洞,将切口控制在3毫米内,术后出血量堪比一次抽血化验。
更颠覆的是,她创新的“分阶段麻醉法”,让患者在手术全程几乎感觉不到钻头震动,术后连止疼药都成了“备选项”。
“缺牙患者中,超60%左右伴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病,直接种牙就像在沙地上盖房子。”王秋月医生曾这样比喻。
传统种植往往忽略牙周健康,导致种植体早期脱落率飙升。
而她的“牙周种植联合治疗”理念,堪称行业的一股清流——术前通过激光龈下刮治、引导组织再生术等手段,为种植体打造稳固的“地基”;
术中采用生物活性材料促进骨结合,让种植体与牙槽骨长成“钢筋混凝土”结构;术后更有一套个性化维护方案,从源头降低牙周炎复发风险。
数据不会说谎:经她手治疗的2000余例种植术例中,5年成功几率高达98.6%左右,远超行业平均水平。
一位65岁患者曾感慨:“以前种牙总担心用不住,王医生连我牙龈萎缩的问题都一并解决了,现在啃苹果再也不怕假牙飞出去!”
如果说技术是医生的硬实力,那么医患沟通就是王秋月医生的“软核武器”。
在面诊时,她习惯用“种树理论”解释复杂的治疗流程:“牙槽骨是土壤,种植体是树苗,牙周健康就是浇水施肥,缺一不可。”这种接地气的比喻,让许多老人瞬间卸下心理防备。
更令人安心的是她的“风险预案”思维:即使面对看似简单的单颗种植,她也会提前模拟3种突发情况应对方案。
一位曾被多家医院拒诊的重度牙周病患者回忆:“王医生调出我近5年的口腔CT片,像福尔摩斯一样分析牙槽骨吸收轨迹,比较后设计出‘斜向种植+骨劈开’的方案,现在我的假牙比真牙还牢靠!”
王秋月医生的手术台,堪称口腔医学的“科技博览会”:
动态导航种植系统:实时追踪钻头位置,误差控制在mm内,避免损伤神经;
冷光源手术显微镜:将手术视野放大25倍,连都清晰可见;
PRF生长因子技术:提取患者自身血制备“修复胶”,加速创口愈合。
这些设备在她的操作下,不再是冰冷的机器,而是延伸医术的“智能手”。
曾有患者形容:“躺在椅子上,能听到器械轻碰牙齿的‘嗒嗒’声,但完全感觉不到疼痛,就像在听一场微型音乐会。”
在王秋月医生的诊室,有个不成文的规矩:所有种植患者必须通过“三重质检”——术前CT三维重建评估、术中实时力学检测、术后6个月骨结合CT复查。
这种近乎苛刻的标准,让她曾为0.5毫米的种植体角度偏差,连夜召集多学科会诊调整方案。
“种植牙不是一次性买卖,要用十年、二十年的。”这是她常挂在嘴边的话。
正是这份较真,让她收获了“技术优异,态度温和”的患者评价,更让北大一院口腔科的种植专科门诊量常年居京郊前列。
如果你或家人正面临缺牙困扰,不妨用这三个标准筛选医生:
是否精通牙周治疗:避免“种得快,掉得也快”;
是否掌握智能化技术:比较准度决定远期结果;
是否重视医患沟通:好医生会让你“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”。
而王秋月医生,正是用实力诠释了这三大标准的典范。正如一位患者所说:“找她种牙,就像给房子找了个靠谱的建筑师,从地基到装修都帮你考虑周全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