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京科发源M秃种植2880单位经历:从设计到成活率,术后成效赞!

发布时间:2025-08-08 17:05:10

南京科发源 M 秃种植 2880 单位经历:

作为一个被 M 型脱发困扰了五年的 “90 后”,我终于在南京科发源完成了 2880 单位的植发手术。现在术后半年,看着镜子里日渐浓密的发际线,终于敢坦然面对自己的额头 —— 这一路的忐忑与期待,想慢慢讲给同样被脱发困扰的朋友听。

发际线植发

一、术前设计:不是 “填坑”,而是定制适合自己的发际线

一次去科发源面诊时,我抱着 “把秃的地方全种满” 的想法,结果医生拿着尺子在我额头画了半天,说:“M 秃补种不是简单填缺,得结合你的脸型和原生发走向。”

医生用 3D 毛囊检测仪给我拍了头皮照,红色的脱发区域像两个对称的 “括号” 挂在额角。他指着屏幕解释:“你的原生发密度还不错,只是额角毛囊萎缩,种植时要顺着原生发的生长方向,不然新头发会像‘杂草’一样支棱起来。” 设计的发际线比我预期的稍宽一点,医生说这样更自然,不会随着年龄增长显得突兀。

缴费时我特意问了毛囊单位的计算方式,护士拿着术前画的种植区图,一格格数给我看:“每平方厘米大概 50-60 单位,你的种植区面积约 50 平方厘米,2880 单位测算的结果,不会多算也不会少种。” 这点让我很安心,毕竟植发的每一分钱都花在 “毛囊” 上。

重度脱发素材

二、手术当天:局麻不疼,醒来多了一层 “小发茬”

手术定在周五,前一天晚上我特意洗了头,护士说保持头皮清洁能减少感染风险。进手术室时我挺紧张,医生笑着说:“等会儿给你放首歌,不知不觉就结束了。”

局麻注射时像蚂蚁咬了几下,之后整个头皮就麻木了。取发区选在枕部,医生用特制的取发笔一个个提取毛囊,护士在旁边即时分离、培养,确保毛囊离体时间不超过 4 小时。我迷迷糊糊睡了一觉,醒来时额头已经覆盖着一层密密麻麻的 “小发茬”,像刚剪了超短发的样子。

整个手术花了 5 个小时,结束时护士给我戴了无菌纱布帽,反复叮嘱:“48 小时内别碰水,睡觉垫高枕头,别吃辛辣的东西。” 回家路上我摸了摸头皮,取发区有点紧绷,但完全不疼,心里暗自庆幸:比想象中轻松多了。

三、从 “掉痂” 到 “冒头”,每一步都在期待中度过

术后第 3 天,我去医院清洗血痂,护士用生理盐水轻轻擦拭,原来的 “小发茬” 露出了真面目 —— 每一根都细细的,像刚发芽的草。医生说这是 “原生毛囊”,接下来会经历一次 “换茬期”。

果然,术后 20 天左右,种植的头发开始大把脱落,我急得给医生发消息,他回了张其他患者的对比图:“别慌,这是新毛囊在适应头皮环境,掉的是毛干,毛囊还在。” 我半信半疑地熬过了这个阶段,到第 2 个月时,额角真的冒出了黑色的小绒毛,像雨后春笋一样透着生机。

术后 3 个月去复查,医生用毛囊检测仪一看,成活率已经超过 90%。那些新长的头发不再是细软的绒毛,而是变得粗硬有韧性,和原生发几乎融为一体。我终于敢把头发梳上去,不用再刻意留刘海遮挡额角了。

脱发趋势图

四、个人感悟:植发不仅是 “种头发”,更是找回自信

现在每次照镜子,看到圆润的发际线把脸型修饰得更柔和,心里都忍不住窃喜。同事说我看起来至少年轻了 5 岁,连相亲时对方都会下意识夸一句 “发质不错”。

回头想想,当初纠结了很久才决定植发,怕疼、怕成效不好、怕花冤枉钱。但科发源的医生和护士用化解了我的顾虑 —— 从术前设计到细致的术后护理指导,每一步都让人觉得踏实。

其实脱发带来的不只是外貌焦虑,更是藏在心底的不自信。当额角的头发重新长出来,我好像也找回了那个敢抬头大笑的自己。如果你也在被 M 秃困扰,不妨勇敢一点 —— 有时候改变,就从 “让头发回家” 开始。

|

客服微信(点击添加)

南京科发源M秃种植2880单位经历:从设计到成活率,术后成效赞!

大家正在看